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发展 > 混凝土企业陷入房地产泥坑

混凝土企业陷入房地产泥坑

发表于  2014-07-06 19:13:28       

2个月前,一起因混凝土罐车失控造成的严重车祸背后,是一家建设材料企业陷入复杂债务及利益困局的故事。它的运行轨迹,彰显建筑及地产市场波澜诡谲的生态。2013年下半年至今,讨债成了昆明仁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仁维)的主要工作。一方面是仁维的员工讨要欠薪,供货商上门追讨货款;另一方面,是仁维高层向拖欠其工程款的企业讨要欠款。去年11月11日昆明虹桥立交发生惨烈车祸,以及4天后员工围攻公司总部,将这些连环债务风波推向高潮。作为一家主要为大型建筑工程供应混凝土的企业,仁维的成立和发展都与房地产休戚相关。在宏观调控、地方政策以及合作公司的资金危机爆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仁维艰难的处境由此形成。

搅拌站停工,危机爆发

“人家一条线每个月能打3万多方混凝土,他三条线一个月才一两万方,你说怎么活下去?”仁维集团的资金链问题早引发关注,起于2013年11月11日发生在虹桥立交桥的一起车祸。当时,一辆混凝土罐车失控,撞上多辆机动车,造成2死12伤。肇事的罐车正是仁维集团所有。经过协商,每位死者的家属获得75万元的赔偿。但让谈判人员意外的是,仁维负责人一时拿不出这笔钱。一位接近仁维高层的人士透露,在家属的一再催促下,11月15日,仁维副总韩剑波仅带10万元交给家属作为安抚,“剩下的正在想办法”。也就在那天,仁维的近百名工人来到位于茭菱路创意英国小区的仁维集团总部,讨要公司欠了他们近半年的工资。都市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门口拉起横幅,三层洋房里堵满了工人,但负责人无一在场。韩剑波已于当天早晨被叫到交警队处理事故。工人们一直等到中午都不见人,现场陷入混乱。工人们索性在办公室玩起了扑克,还有人买了些菜回来,就地生火做饭。“他不给我们发工资,这里有什么就吃什么!”一位工人说。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昆明仁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法定代表人为韩剑勇,注册资本为302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为外加剂和混凝土的生产销售。2011年9月一次股权变更后,韩剑勇持股为80.83%,其胞弟韩剑波持股0.99%。其余股份由张晋和一家大理的房地产公司持有。信息还显示,与韩剑勇有关的企业至少有10家,除了“昆明仁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以其为前缀的4家分公司外,还包括4家经营范围与建材相关的公司,和1家位于腾冲的房地产公司。虽然韩剑勇的商业触须广布,但长期以来主要经营的仍是位于昆明的4个混凝土搅拌站,即仁维东部分公司、普坪分公司、车家壁分公司和位于原昆明水泥厂的云南仁轴混凝土有限公司。这4个搅拌站也一直是仁维的主要利润贡献源。但从2013年7月开始,搅拌站的工人们就感觉“不对劲”。“人家一条线每个月能打3万多方混凝土,他三条线一个月才一两万方,你说怎么活下去?”工人金代刚说,到了10月, 每个月的产量更是降到几百方,“这是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定的活”。据记者了解,早在2011年,位于普坪的搅拌站就已停产,车家壁的搅拌站也于2013年5月停产。勉强支撑到7月,原昆明水泥厂搅拌站也濒临停产。而东部的站点虽然一直运作,但由于交通事故等影响,产量有限。终,公司不得不将西部的三个搅拌站缩并为一个站,但产量仍旧每况愈下,导致欠薪严重。根据工人们的代理律师提供的数据,仁维所欠工人工资为130余万元。

仁维的发家史

从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厂,到成立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混凝土搅拌站,企业搭上了政策的快车。实际上,较之欠下的工人工资,仁维所欠的材料款才是令韩剑波头疼的事。刘晨(化名)是一家砂石厂的负责人,为了讨债,他已经贴身跟随韩剑波将近半年,“几乎是同吃同住。”他说,仁维之前共差货款2000多万元,后偿还了一部分,但目前仍有807万元余款尚未还清。刘晨说,在建材行业,限于资金周转的特殊性,一两千万的欠款本来算正常,但仁维从2012年9月就中断了偿还货款。这让李晨开始怀疑仁维的资金链是否出了问题,不得不贴身追讨。据记者当时的不完全统计,仁维至少还拖欠8万余元的水电费、某设备供应商10多万元租赁费、某水泥公司4000多万元货款。这些不愿具名的企业仍对仁维抱有希望,“它能活过来,对大家都是好事”。

多位人士证实,仁维已出现资金链危机,集团高层近一直在四处筹钱。目前,公司主营的混凝土业务几近瘫痪。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仁维负责人的确认。但梳理其这些年的发展脉络,或可窥见一些蛛丝马迹。10多年前,韩剑勇成立仁维集团,当时主要生产外加剂。在此之前,他是昆明水泥厂的一名车间主任。水泥厂效益并不差,单位给他分了房子,他也开上了北京吉普。王守兴是韩剑勇当时的同事,他还记得,韩剑勇喜欢抽一种名为“巴山”的香烟,经常约他到马街去买烟。“他一次买两包,给我一包。”当时韩剑勇工作勤恳,颇得领导器重,不过,韩终还是带着几位同事出来创业。

2002年,王守兴跟着韩剑勇开始做外加剂,担任厂子里的维修工。那时韩剑勇没多少钱,创业之初的艰难令王守兴记忆犹新。“机器补得像补丁一样,巴掌大的一块铁都舍不得扔。”外加剂是生产混凝土必须的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混凝土粘度和硬度的作用。外加剂被称为“暴利行业”,一吨外加剂的成本大约1400元,但市场上可以卖到3000元以上。当时昆明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市场嗷嗷待哺,王守兴记得,那时机器24小时运转,仍不能满足需求。2004年,韩剑勇成立自己的家公司——昆明仁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他赚到了自己的桶金,并计划将生意扩大。此时,其胞弟韩剑波和水泥厂的同事张晋也加入到仁维集团。外加剂生意一直持续到2007年,并未萎靡。但韩剑勇决定改变单为混凝土提供原料的模式,计划直接进军混凝土行业。他卖掉了外加剂厂,开始筹建混凝土搅拌站。

2007年9月,位于西山区长坡对锅村的搅拌站正式投产。次年,昆明城中村改造起步,韩剑勇搭上了政策的快车,大规模的拆建使得商品混凝土需求旺盛,仁维生意红火,很快就在这个陌生领域站稳了脚跟。徐天才这时进入仁维集团,负责机器的维修工作。据他回忆,当时昆明只有几家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供不应求,许多大型商业项目都是由仁维提供混凝土。他当时月薪4000多元,“很满足”。工商登记信息显示,野心勃勃的韩剑勇同年还注册了昆明圣凝建筑材料研究检测有限公司,准备在技术开发和推广方面施展拳脚。

上游资金链危机

2009年后,地产商的资金开始吃紧。一些房地产项目由于资金不足,开始拖欠仁维货款。好运气一直持续到2009年。随着房价的一路飙升,旺盛的建设需求刺激出了大量的混凝土搅拌站。徐天才回忆,短短2年时间里,昆明就开出了100家混凝土搅拌站。比同行竞争压缩利润空间更糟糕的是,政策层面有了影响。这一年,昆明出台《关于昆明市完善用地中已出让土地补缴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款公告》,提出开始实施2009基准地价,要求2004年后取得的住宅用地重新以相应标准进行补缴,土地成本

和开发成本重新计算。

地产商资金吃紧的消息直接影响到混凝土供应商。一些房地产项目由于资金不足,开始拖欠仁维货款。一份由西山区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显示,从2008年8月起,仁维为昆明三建建设公司提供混凝土,到2009年8月共拖欠仁维货款150余万元,案件一审仁维胜诉。徐天才这时也发觉公司资金困难。由于欠款无法收回,仁维也无法按期偿还材料供应商的货款,经常东挪西借。到2011年徐天才离开仁维时,昆明的混凝土供应市场已接近饱和,城市建设速度虽未放缓,但拖欠货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

资料显示,由仁维供应混凝土的大型客户至少包括西山区某物流园、昆明某珠宝城,以及位于西山区的S项目、位于滇池路的J项目等。项目和J项目主要为商品房,都曾长期拖欠仁维货款。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7月31日,由广东某建设集团云南分公司承建的J项目,合计欠仁维货款8200余万元。值得一提的是,J项目为昆明重点城中村改造项目,因区位和关系复杂,一度被政府和昆明地产界称之为“烫手山芋”。2009年,一位默默无闻的曲靖商人拿下该项目,计划将其开发成商品房。这在当时的昆明地产界曾引起不小的震动。随后,由这位曲靖商人担任董事长的H房地产公司(下称H公司)成为J项目的开发商。之前,这家注册资本为3.5亿元的公司从未涉足过房地产开发。按照H公司的对外宣传,J项目占地767亩,总投资为80亿元,将“建成一个集生态、学校、商场、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大型高档商业、居住社区”。前期拆迁工作也较为顺利,省、市领导曾到项目上考察指导,“零上访”的成绩一度获得肯定。但在楼盘为每平米7000-1万元。对方证实,项目曾多次停工,大约20多天前又进入停工状态,原因不明。知情者透露,债务危机大面积爆发后,仁维曾考虑用腾冲项目做抵押向银行贷款,但因与施工方的欠款问题,无法办理相关手续。2012年11月,由昆明某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昆明仁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仁轴混凝土有限公司所做的评估显示,两公司预估价值为3400余万元。这意味着,即使以此向银行贷款,所获资金对偿还欠款仍有压力。

由于缺乏其他资金来源渠道,仁维长期在讨债与被讨债之间摇摆。据员工说,轻的发催款通知,过激的则开车堵住搅拌站大门,这样的讨债在2013年为频繁,以至仁维的正常生产无法进行。仁维内部的一份情况说明称,石料供应商贺某于去年5月31日讨债不成,将仁维公司大门堵住,导致公司停产5天,损失200余万元。困厄之下的仁维也未停止向客户讨要欠款,方式也与自己的遭遇类似。王守兴记得,他和工人们帮公司去滇池路某项目追讨货款时,开了3辆罐车去,试图向对方施压。但不幸的是车子电瓶被偷,油被抽干,轮胎也被放气,钱没追到,反而损失几十万。前述地产界人士透露,地产开发商受制于大政策和企业自身债务影响,直接将危机传导到工程承建方,无法获得充裕资金的承建方又将危机下移到仁维之类的建材供货商。供货商处于债务链条的下游,资金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差。

但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近年来,昆明商品房项目的建设速度放缓,直接影响混凝土供应商的效益。目前昆明共有混凝土公司180家左右,早已饱和。资金吃紧的某些企业,不得不以房子抵偿债款。资料显示,2012年,作为承建方的广东某公司就拿出J项目的17栋房产和1处商铺,抵冲所欠仁维的2000余万混凝土款。而作为抵冲的房产和商铺价格,要明显低于市场价。仁维获得这些房产和商铺后,又以同样的价格转给自己的供货商,抵冲债款。这实际上是现金流窘迫造成的无奈之举。此次债务危机爆发后,仁维采取何种应对之策不得而知。不过在1月初,前述水泥厂负责人说,仁维拖欠的4000多万货款已偿还大部分,仅剩1000多万。他没有透露偿还方式,只说“是我们在一起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偿还的”。而仁维与工人的欠薪纠纷也已通过法院调解,承诺1月20日付清。其余一些供货商表示理解仁维的困难,希望韩剑勇东山再起。“他们主要是贷款没下来,贷款到了应该就能度过去了。”刘晨说。地产开发商受制于大政策和企业自身债务影响,直接将危机传导到工程承建方,无法获得充裕资金的承建方又将危机下移到仁维之类的建材供货商。供货商处于债务链条的下游,资金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差。